为深化校友交流、推动产学研融合,由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、东南大学校友总会主办,东南大学苏州校友会、东南大学苏州校区承办的“校友终身学习讲堂”第八期活动于4月26日在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中大院报告厅隆重举行。本期活动以“遥联万物 智创未来”为主题,特邀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卓有建树的行业专家,围绕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等前沿应用展开分享,吸引了线上线下2000余名校友及行业人士参与。
东南大学首席教授,电仪控制学部主任,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专家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,全国模范教师宋爱国教授带来题为《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及应用》的专题演讲。作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人物,宋教授长期致力于智能机器人力触觉感知、力反馈、力控制及人机交互遥操作等核心技术研究。
讲座中,宋爱国教授深入剖析了遥操作机器人的技术原理与核心突破。他指出,通过高精度传感器、实时力反馈和大时延控制技术,遥操作机器人已能突破物理距离限制,完成在危险或未知环境中复杂作业、应急救援任务,服务于深空探测、载人航天、核电运维、助老助残康复等重大需求领域。例如,在核电站维护中,机器人可代替人类监测高辐射区域;在微创手术中,医生可远程操控机械臂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。宋教授还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服务于例如“北斗”卫星在轨服务、“玉兔”月球车遥操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支持成果,并展望了未来人机交互在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中的潜力。
宋爱国教授强调人机交互技术的核心是‘以人为本’,未来机器人将不仅是工具,更是人类的智能伙伴。通过技术赋能,我们有望突破人类生理极限,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。为此,科研人员既要掌握前沿科技,更要关心国家大事,提前布局十年后应用能否落地,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。
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东南大学苏州校区校企合作企业家代表刘明,以《仓储机器人的应用分享》为题,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与行业洞察,解析了智能仓储机器人的技术革新与落地实践。刘明介绍,随着电商物流的爆发式增长,传统仓储模式面临效率瓶颈,而智能仓储机器人通过“柔性自动化”解决方案,实现了货物分拣、搬运、存储的全流程智能化。牧星智能自主研发的“集群调度系统”“视觉导航AGV”等产品,已成功应用于全球多个大型物流中心,帮助客户提升作业效率300%以上,降低人工成本50%。他还分享了仓储机器人在汽车制造、医药冷链等垂直场景的定制化案例,并指出“数据驱动”与“人机协同”是未来仓储智能化升级的关键。
作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校企合作的典范,刘明表示:“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的产学研平台加速了技术转化,期待更加深入的合作,共同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全球化进程。”
搭建终身学习平台,赋能校友创新发展。东南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讲堂聚集学校、校友和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,践行“扶上马,送一程,关爱一生”的教育理念,旨在服务校友成长成才,为校友提供多领域、多维度、可持续的教育平台,增进广大校友的相互交流,赓续东大“止于至善”精神。
未来,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,打造跨学科、跨行业的交流生态,为校友提供终身学习与协作创新的平台,助力“东大人”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,智创未来。(供稿:马小丹 审核:梅汉成)
编辑:周赟